【资料图】
原标题:
中国人民银行: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 不存在长期通缩和通胀的基础
中国人民银行今天(20日)在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,针对近期有关“通缩”的讨论,明确表示,中长期看,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,不存在长期通缩和通胀的基础。
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指出,经济基本面和高基数等因素使得近期物价有所回落。一方面,供给能力较强。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有力支持下,国内生产持续加快恢复,物流畅通保障到位,特别是“菜篮子”“米袋子”供给充足。另一方面,需求恢复较慢。疫情伤痕效应尚未消退,消费意愿尤其是大宗消费需求回升需要时间。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中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.2%,仍然低于疫情前27%左右的水平。此外,基数效应也有影响。去年3月国际油价暴涨和国内鲜菜价格反季节上涨,也带来高基数扰动。货币信贷较快增长与物价回落并存,人民银行认为本质上受时滞影响。稳健货币政策注重从供给侧发力,去年以来支持稳增长力度持续加大,供给端见效较快。但实体经济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等环节的效应传导有一个过程,疫情反复扰动也使企业和居民信心偏弱,需求端存有时滞。总体看,金融数据领先于经济数据,实际上反映出供需恢复不匹配的现状。
邹澜表示,对“通缩”提法要合理看待,通缩一般具有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、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的特征,且常伴随经济衰退。当前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,M2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,经济运行持续好转,与通缩有明显区别。随着金融支持效果进一步显现,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,下半年物价涨幅可能逐步回归至往年均值水平,全年CPI呈“U”型走势。中长期看,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,货币条件合理适度,居民预期稳定,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。
中国人民银行表示,下阶段,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精准有力,兼顾把握好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物价的平衡,坚持稳健取向,保持总量适度、节奏平稳,创造良好货币环境,更好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提高资源配置效率,服务实体经济,促进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。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作用,将更多金融资源向民营小微企业、科技创新、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。继续支持粮食、能源等民生物资保供稳价,关注劳动力市场供求、海外高通胀传导等因素的可能影响,保持物价基本稳定。(总台央视记者 董彬)
X 关闭
-
央视新闻客户端
2023-04-21
中国人民银行: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 不存在长期通缩和通胀的基础|快播报
-
神木新闻网
2023-04-21
石峁遗址被正式授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_世界新要闻
-
曾响铃
2023-04-21
光线传媒申请光线动画商标# 此前已成立动画公司
-
星岛环球网
2023-04-21
印度再爆假酒事件,至少29死,警逮涉案174人 天天热消息
-
搜狐科技
2023-04-21
天天微头条丨2023上海车展:劳斯莱斯新款幻影高定版亮相
-
北京青年报官网
2023-04-21
世界热点!陕西省武功县发布寒潮蓝色预警
-
中关村在线
2023-04-21
十三香?2.2K版惠普星Book Pro 14职场利器实测-全球今日报
-
考试吧
2023-04-21
二级建造师市政考试题型有哪些?
-
21世纪经济报道
2023-04-21
人民银行上海总部:今年一季度居民信贷呈现边际改善-环球信息
-
本地宝
2023-04-21
全球新资讯:2023保定市妇幼保健院九价到苗公告(时间+针次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