鲆鲽鳎区别 当前速看
来源:互联网    时间:2023-06-25 16:26:10

鲆、鲽、鳎三者均为宝贵的鱼类资源,是我国海洋渔业的重要种类之一。三者外形相似,很容易被人们混淆。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三种鱼类,让我们从外形、生态环境、生物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,进而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。

外形特征


(相关资料图)

鲆、鲽、鳎在外形上的差异相对较小,但是经过仔细观察,还是会发现它们各自独特的特征。

鲆的身体扁平,呈纺锤形,鱼的头部较小,口小,睡鱼鳃腔内有一对鳃弓,背部、尾部呈带状,背部略呈褐色,两侧则是银白色,鱼鳞细小,有一定的透明度。

鲽体型略微弧度,颜色一般呈棕色,翅鳍与尾鳍较大,鱼鳞微有棘状。鲽鱼的头部较大,口较宽。鲽鱼在北纬45°以南、西太平洋海域中比较常见。

鳎身体扁平,呈椭圆形,头大口大;体长的约1/3成底部为白色,最靠近水面是银色的部分。身边的斑点较多,且鳃盖上有明显的黄色亮斑。同时,鳎的眼睛一个位于头部右侧,一个位于头部左侧,即“猪眼”。

生态环境

鲆、鲽、鳎在生态环境上亦有明显的区别。

鲆主要栖息在我国南部和东南沿海水域,寿命长,行动迅速,喜欢生活在砂质海床上。

鲽分布广泛,栖息在日本南部、黄海、东海海域,也有一些生活在我国的南部沿海水域。一年内常常有季节性的归来,远洋捕鲽是我国南沙群岛周围海域的特色作业。

鳎在我国分布相对较广,主要分布在黄海、东海、渤海三个海域,也有少量分布在日本海和南海海域;它们一般栖息在岩石海床和海草丛中,喜欢靠近海底群集生活。

生物特征

鲆、鲽、鳎在生物特征上也有不同之处。

鲆属于桥鳍类,体型扁平,最重的鲆重量不到三十公斤,能够活到15年以上。成鱼以小型底栖动物为食物,另外也吃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。

鲽属于右鲽科,倍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誉,最大的鲽可以达到3.5米以及500千克的重量,能够活到14年左右;成鱼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,时常在海岸及其周边出没。

鳎是底泥区生物,以贝类、藻类和小型底栖生物为食物。身体结构适应岩石和海草丛生活环境。岛屿附近渔获量相对较大,生活在北半球的亚热带海区。

综上,鲆、鲽、鳎之间,虽然在外形特征上相对接近,但是在生态环境、生物特征等方面还是有着明显的差异。对于深入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,必须通过多种方面的比较和研究,才能真正理解它们的生存特性和各自的生态价值。在未来的发展中,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这些宝贵的鱼类资源。

X 关闭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欧洲文化网版权所有  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  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