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、李氏石雕传承人李晓民: 一雕一刻系钟情,玉经神手成风景! 当前要闻
来源:指尖白城    时间:2023-07-03 05:57:07

X 关闭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展示台上摆放着千姿百态、栩栩如生的石雕作品,“咚咚咚……”伴着石料清脆的声音,工作台前的李晓民,用一把简单的刻刀,正专心致志地雕刻玉石。不一会儿,平整的石料变得凹凸分明、形状渐现。走进李晓民的工作室,便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。
李晓民,号玖艺,白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、通榆石雕传承人,吉林省玉雕业领军人物。他从事石雕艺术30多年,先后获得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和吉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,作品深受业内外人士和收藏界人士青睐及广泛好评。
恒心:一把刻刀一世情
出生在石雕世家的李晓民,在父亲李国祥的熏陶下,从小便对石雕产生了兴趣,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赋,家人也格外注重对李晓民的培养。为了提高自己的雕刻技艺,李晓民学习了3年美术,打牢了美术功底。他并不满足于家传的技艺,想创造出风格独特的艺术品,便寻访倪东方、林亨云、陈忠礼等国家级雕刻大师,拓宽创作思路,掌握更多的雕刻技法。
与很多人的从艺之路不同的是,在李晓民的雕刻生涯中多了一份陪伴——他的爱人王玉莲,这为他坚持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很大动力。“从认识他的那天起,他就拿着刻刀和石头,直到现在也不曾放下,刻刀和石头成就了他一个个梦想。即使深夜,他都在悉心打磨,直至完美。”一件石雕的诞生,不仅是一个人思想的结晶,更是他们共同语言、共同审美的凝聚。

李晓民说,能有今天的成绩,得益于戒骄戒躁,从挑选石料开始,用时可能是几个月,也可能是一年半载,才能完成一件满意的作品。李晓民就这样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,像个苦行僧,通过雕刻赋予石头生命。怀着这样的信念,李晓民对艺术的追求更加精进,他用一种独到的艺术视角审视出石头的魅力。

匠心:情系金石描山水
在30余年的雕刻生涯中,李晓民创作出了几百件作品,代表作有《十八尊者》《大有乾坤》《三顾茅庐》《喜相逢》等,其中大部分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和玉石爱好者收藏,十余件作品被收录在《中国当代民间工艺名家名作选粹》《中国工艺美术全集》《中国民间文艺家大辞典》等书籍中。2022年,李晓民的玉雕技艺被省人社厅评为吉林省“十大绝技”。

李晓民的玉雕有着独特的工艺,其3D立体细丝镂透雕刻技法,是对传统工艺的一次大胆创新,同时对玉雕工具的运用,也达到了极致,除常用的玉雕砣具外,还特制了长臂砣、扒剔砣、钩型砣、小锯刺砣等专用刀具,极大地促进了玉雕行业的发展。李晓民的玉雕作品《王者之风》,从选料、设计到雕刻完工历时半年之久,原来20多斤的玉石,作品完成后重量只有1斤多,且原石大小不变,96根竹笼丝的雕刻只有2毫米宽,整件作品全靠镂空技法展现作品主题。作品雕刻过程是对作者耐心、技艺的极大考验。

初心:创新传承尽芳菲
“传承有序,后继有人”。他面对记者采访时这样说。“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,玉雕是我一生的追求,我要将这份古老而弥新的技艺传承下去。”
在非遗传承方面,李晓民主张在传承中发展,在发展中保护;为民族守义、为文化存根。2010年,李晓民创建了以非遗展示、非遗体验为主题的展馆,目的是有效拉近市民与非遗的距离,让更多人领略非遗之美、感受非遗之趣、享受非遗之乐,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市民群众进一步了解非遗、爱上非遗、保护非遗,增加了市民群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。为此,他定期开办非遗技艺现场体验和宣传讲解活动。

“非遗”从来都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名词。李晓民作为非遗项目传承人,他表示自己有责任紧跟时代步伐,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非遗故事、推广好非遗品牌,让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、展现当代价值,为非遗传承事业添砖加瓦。

[白城新闻网编辑|苗金明 复审|赵翠丽 终审|贾涤非]

(责任编辑:贾涤非)

X 关闭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欧洲文化网版权所有  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  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